为进一步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,搭建校领导与青年教师间的沟通桥梁,9月19日,我校在科技特派员会议室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。党委副书记、校长王滨,党委委员、副校长董志良出席会议,人事处、教务处、科技处、图书馆、学报编辑部、教师培训中心负责人、16名新入职青年教师参加。会上,王滨校长围绕青年教师成长与学校学科建设、科研发展等核心议题发表重要讲话,为青年教师未来发展指明方向,引发全场热烈反响。
王滨校长代表学校向新教师加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表示欢迎。他指出,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,是推动学校事业前进的核心动力,新教师的成长预示着学校的未来,全校各部门、各单位要关心、关注新入职教师成长,解决新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全力保障新教师安心从教、乐于从教。
王滨校长强调,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,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。各位青年教师来自不同学科领域,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科研思路,学校将持续完善教师交流机制,定期组织跨学科研讨、教学经验分享会等活动,打破学科壁垒,促进知识融合,让青年教师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,共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。
王滨校长指出,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鼓励广大青年教师重点冲击省级基金项目,力争在国家基金项目有所突破。
王滨校长要求,青年教师要科学做好人生规划,既要制定清晰可行的短期目标,也要构建立足长远的发展规划;既要脚踏实地深耕教学科研岗位,又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职业理想。他勉励青年教师,要主动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紧密结合,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深度融合,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,共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教育事业进步贡献力量。
会长,副校长董志良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与学校办学定位,围绕教学科研融合发展等核心议题发表讲话,以真挚的分享、务实的建议引发全场教师强烈共鸣。他指出,我校正处于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关键阶段,许多学科领域、教学模式、科研方向都需要“从零到一”的突破,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跳出“舒适区”,以拓荒者的勇气探索新路径。针对部分教师面临的“教学与科研如何平衡”的困惑,董校长指出,优质的教学能为科研提供“源头活水”——在课堂教学中,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可能碰撞出科研新思路,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对接能发现新的研究课题;而扎实的科研则能为教学注入“新动能”——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案,能让课堂内容更具前沿性、实践性,真正实现“教学相长、研教互促”。
会上,16名青年教师代表依次发言,分享入职以来的感受和体会、未来发展规划和预期目标,以及需要学校予以支持解决的问题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部门职责,对青年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说明。

(校长王滨讲话)

(副校长董志良讲话)

(会议现场)